“十二五”期间,破解“三农”难题的关键是缩小城乡差距,而主要措施就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转变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式,提升农业规模化和产业经营化水平,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生产能力。这为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前瞻产业研究院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行业研究小组建议,从事农业自动化技术开发与与此产品研制的企业,应当从破解“十二五”期间“三农”重大难题中寻求突破,透彻地理解“十二五”时期“三农”的主要任务,才能选准我国工业自动化行业在“三农”中的发展方向。
2012年5月份,在前瞻产业研究院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行业研究小组调研统计的30家企业中,2011年新产品产值均超过10亿元。我国关于农业的自动化产品的研究不断增多,且大都处在研究阶段,其中研究和应用得最多的是机器(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系统。神经网络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也已在农业生产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智能化技术使传统机械无法作业的项目实现了机械化。
为了降低收获樱桃西红柿的成本,日本研制了用于收获樱桃西红柿的机器人。为确定果实的位置,采用了双目立体成像技术,成功率约为70%。其他研究如何利用机器识别作物形状、大小分布等的也很多,智能化技术使农业机械的工作更加符合农艺要求。智能化技术研究使农业机动机器人有了重大突破。
此外,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中国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分析指出,随着我国自动化技术的进步,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农业自动化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对来自于农业生产系统中的信息进行及时采集和处理以及根据处理结果迅速地去控制系统中的某些设备、装置或环境,从而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自动检测、记录、统计、监视、报警和自动启停等。
农业机器人的研发,早已成为发达国家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器人因其作业对象和作业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决定了其较工业等领域机器人有着诸多不同和更高要求。随着中国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问题日趋严重和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扶持力度,农业机器人技术必将成为中国未来农业技术装备研发的重要内容。笔者对农业机器人类型、关键技术、存在问题及中国农业机器人未来研发重点内容等作简要探析,以期为我国农业机器人技术发展提供借鉴。